刊名:青年记者
主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主管: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ISSN:1002-2759
CN:37-1003/G2
影响因子:0.185579
被引频次:59449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新闻传播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研究的缘由
二、学术界研究综述
三、选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四、选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五、选题研究的范围及语料
第一章 《中国青年报》与“两会”新闻
第一节 《中国青年报》概述
一、 《中国青年报》的创刊历程
二、 《中国青年报》的办刊特色
三、 《中国青年报》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 “两会”新闻概述
一、会议新闻
二、《中国青年报》的“两会”新闻
第二章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的语言手段及特点
第一节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的词汇运用
一、词类的运用
二、缩略语的运用
第二节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的句子运用
一、《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句型
二、《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句式
三、《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句类
第三章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的非语言手段及特点
第一节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辞格运用
一、《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表层辞格
二、《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深层辞格
第二节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语篇运用
一、《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的语篇衔接
二、《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的语篇结构
第四章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语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主观语境分析
一、新闻语言信息传播主体因素
二、新闻语言信息接受主体因素
第二节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客观语境分析
一、新闻语言传播的时空语境
二、新闻语言传播的背景语境
第五章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传播
第一节 从语言传播看《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功能
一、《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传播的基础功能
二、《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传播的派生功能
第二节 《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传播现状及对策
一、《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传播现状
二、《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传播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文章摘要:新闻语言是用于表述、传播新闻事实的规范化语言。《中国青年报》肩负“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之重任,在发布和传递全国“两会”新闻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特定的群体受众倾向,其新闻语言作为重要的媒介符号,连接了国家、社会和青年。本文从新闻文本研究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的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的组合运用。语料选取自《中国青年报》2015—2020年的全国“两会”新闻,全文共计五章。第一章明确研究对象并对其做简要概述;第二章、第三章分别研究新闻语言生成中所使用到的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描写阐释法等,深入研究该报所刊“两会”新闻语言的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的具体使用,包括词汇、句式的运用及特点,以及修辞、语篇的运用及特点;第四章分析“两会”新闻语言的语境,探讨语境因素对其生成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的影响;第五章基于前文研究,结合问卷分析当前《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并结合语言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对新闻语言的生成和建构进行更全面的思考。《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以客观、准确为基础,以直观、通俗为原则。在语言手段运用方面,名词、动词为主要的语言连接要素,词的选用准确、客观,缩略语的使用让语言简洁、精练;句子方面,以长单句为主,冗长、信息量大是其句型最大的特点,“某某表示”的是其“两会”新闻语言句式的最大特色,同时使用了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的主语隐现句,句类运用以陈述句为主疑问句为辅。在非语言手段运用方面,语篇以连接、照应、省略以及词汇手段实现语篇衔接,构成顺承型、因果型、转折型的语篇结构;表层修辞为主,深层修辞为辅的辞格运用,使得“两会”新闻语言少了些严肃多了些生动。“两会”新闻语言的生成与传播实现了言内语境与言外语境高度契合。可以说,《中国青年报》“两会”新闻语言在保留新闻语言正式、严谨的基础上,正尝试更加灵活的语言运用手段,贴合当下传播的语境,实现“两会”新闻语言的有效传播。
文章来源:《青年记者》 网址: http://www.qnjzzz.cn/qikandaodu/2021/0818/2018.html
上一篇:
新闻与传媒论文_青年记者全媒体报道的“为”
下一篇:
新闻与传媒论文_李大钊新闻思想对当代青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