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青年记者
主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主管: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
ISSN:1002-2759
CN:37-1003/G2
影响因子:0.185579
被引频次:59449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新闻传播
1920年11月,历经五四运动洗礼后的周恩来赴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2月至1922年3月,周恩来作为《益世报》驻欧洲通讯员,采写并发回稿件56篇。这些稿件反映了欧洲各国,特别是英、法、俄、德四国社会政治经济在一战后的变化。来自遥远欧洲的“实景”通讯,极大地丰富了《益世报》的国际新闻报道,并为该报读者重新认识欧洲和世界形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921年,周恩来在欧洲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职业的革命家和宣传家。1923年3月,周恩来接替赵世炎开始负责《少年》的编辑、发行工作。1924年2月,《少年》更名为《赤光》继续出版。在此期间,周恩来为《少年》和《赤光》撰写的大量文章,成为考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初期活动的重要历史资料。①
总体而言,旅欧期间周恩来完成了从追求民主科学的爱国学生报人到职业革命家和党报宣传家的转变。其中于1921-1922年采写的“旅欧通讯”,不仅反映了周恩来在早期主持学生爱国报刊的经验基础上,将强烈的爱国意识和高度的政治敏感贯穿于国际报道的新闻实践,也初步显示了共产主义对其早期新闻思想的影响。“旅欧通讯”成为考察周恩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形成期新闻实践和新闻观的重要文献和参考。
“旅欧通讯”采写于1921年2月至1922年3月,共56篇24万余字。《益世报》自1921年3月22日起分别以《伦敦通信》《西欧通信》《巴黎通信》《欧洲通信》为题陆续不定期刊载154次,至1923年5月1日结束,署名有周恩来、恩来、翔宇、周翔等。
周恩来旅欧之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经济社会的恢复期,战后国际关系、民族问题、劳资矛盾、政治斗争等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纷繁复杂,对来自远离矛盾中心的中国记者而言,将其不加甄别地进行全景展示既无可能亦无必要。因此,如何从适应中国读者需要的角度去发现事实、采写新闻,是对记者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的首要要求。作为《益世报》驻欧通讯员,周恩来在坚持新闻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向报纸读者提供视野开阔、视角鲜明和意义深刻的新闻事实,体现了其在新闻选择上的敏锐“嗅觉”。“旅欧通讯”的新闻采写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广泛。根据统计,“旅欧通讯”中涉及一战善后的德国赔款、各大国势力范围划分等核心议题的共9篇,对列强集中参会的巴黎会议和华盛顿会议进行了详尽的追踪报道。其他的报道范围涵盖了英、法、日、美、俄等主要国家国际关系的调整、各国国内政治动向、法国华侨的反借款运动、留法学生抗争等。在报道中,既有对基于国际视野的政治秩序重建重大影响的判断,也有对中国相关问题的深刻观察,还有从身边留法学生着眼的贴近分析。这些来自欧洲的观察和声音,大大拓宽了《益世报》国际新闻的报道范围,也充分展示了周恩来在新闻选择上开阔的视野和思路。
2.针对性强。尽管“旅欧通讯”的题材非常丰富,但宽阔的报道视野并未遮蔽其对特定问题的呈现和思考,特别是非常注重从国际报道中发掘其对中国问题的意义,引导中国读者关注国际局势或者世界强国政治经济变迁。德国赔款问题是一战善后中的核心问题,但国人对此似乎并无太多关注。对此,“通讯”提醒读者若“德人取偿之术,又岂能外于奖励产业,辟新商场于欧土以外,而同时协约国得其偿款,其奖励产业与辟新商场,其法亦正相同,吾中国必为其消化之所,故无用致疑”。②意即如果德国赔款问题得到确认,对中国而言,只能是加重所受列强的经济钳制和资本剥削,因此中国实不能自外于一战善后问题。这其实为《益世报》读者站在中国的角度重新认识战后国际格局的调整打开了思路,当然也反映了周恩来在国际新闻报道选择上敏锐而深刻的思考。
和之前的留学活动相比,留法勤工俭学“是想研究欧洲现代的社会文化以便将来回国作我们改革社会的参考”,③旅欧学生的工作学习状况牵动中国的国际交往,也是关心留学活动的人士关注的重点。从争取留学生权利的“二二八”运动,到反对中法借款的“拒款斗争”,再到锻造革命热情的“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周恩来用大量篇幅详细地记述,呈现了留法学生斗争的全貌。
3.关注热点。国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合纵连横常成为国际时事的热点。周恩来得处欧洲核心地区之便,对于西方主要大国在各方面的角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追踪。
巴黎和会后陆续召开的巴黎会议、伦敦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各大国就战后国际秩序进行讨价还价的继续,在确认各国利益关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虽然国内各报中间或也有相关消息出现,但周恩来认为“以寥寥数十字之电文,终不易洞悉真相”,“故长篇通讯,终不可以少也”。④而自1921年末持续到1922年初的华盛顿会议,因其主要目标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势力范围,受到国内读者关注。周恩来以华盛顿会议为主题发回8篇通讯,《益世报》分两个时段共连载17天。这些报道无论从篇幅、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旅欧通讯”中较为突出的。
4.重视事件背后的重大意义。一战善后问题,包括列强间国家关系的调整、华盛顿会议上的明争暗斗,自然是受到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但周恩来在国际新闻的采写上并未完全唯读者是瞻。一些表面看来的边缘问题,被详细记录并推荐给读者。这其实体现了周恩来的新闻解读能力,即“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辨别新闻、分析新闻,并对新闻进行重新组合,提升新闻有效信息含量的思维过程”。⑤
上西里西亚地区由于民族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历史上各种政治势力不断的介入和染指,一战后虽然曾达成民族自决的协议,但周边各国仍试图将其并入自己的版图。对此,周恩来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民族自决不过是大国角力的“遮羞布”,根本目的不过在于“肥己”,欧洲列强“相安岂易乎?”⑥十几年后,希特勒入侵波兰所属西里西亚,二战在欧洲正式爆发,足以印证其时周恩来对该地区问题背后隐含的重大意义之判断。而西里西亚问题中持续推动争端走向的所谓“民族热情”则更不可小觑。是谓“民族热情导之正则能自卫,引之偏则侵人”,此对东亚民族间的诸种问题和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内外困境,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把政治信念贯穿于事实观察。1921年初,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这与写作“旅欧通讯”的时间基本重合。不过,因“旅欧通讯”主要是为天主教支持的《益世报》供稿,周恩来在稿件撰写上亦充分注意了报纸性质和国内政治气候,并未简单直白地阐述政治理想,而是在集中笔墨全面展示事件原貌的同时,坚持从事件本身出发申论立场。
实际上,周恩来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形成,和他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以及各种社会思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是密切相关的。1920年前后,英国工人运动逐渐步入高潮,并直接促成了英国共产党的诞生。周恩来系统考察了这次工人运动,并先后在《益世报》发表了《英国矿工罢工风潮之始末》《英国矿工罢工风潮之影响》等9篇通讯,超过字。在这些通讯中,周恩来不仅全面展现了英国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的实况,还针对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坚持阶级立场和斗争原则的主张。他深刻指出运动中资产阶级和英国政府与工人阶级妥协的虚伪性和危险性,并断言“劳资战争,舍根本解决外其道无由”。⑦在分析了西欧各国“劳动世界的新变动”后,周恩来愈加确信调和派已渐为革命者抛弃,劳动阶级“若不能整齐军旅,来同这一致而又坚固的资本阶级奋斗,结果只有败退”。⑧
总体而言,客观全面地报道事件是“旅欧通讯”的首要目标。在欧洲工人运动的报道中,详细、准确、全面仍然是最为突出的特征。然而如果只讲客观性,只强调报道新闻、传播信息而置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于不顾,就会背离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先进青年远赴欧洲求索真理的根本目的。因此,“旅欧通讯”在报道对象的选择方面,特别重视发掘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这些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的事实。从事实本身出发引导读者发现真理,隐现了其以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方法观察社会事件的新闻采写理念。
周恩来撰写“旅欧通讯”的1921-1922年间,正是其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确立和形成时期,因此对于欧洲战后社会的观察和分析,既渗透了他对世界大势的判断,也隐含了他从欧洲社会运动和先进思想中寻找救国道路的思考。在具体的国际新闻报道的选择上,一方面坚持从事实本身和读者需求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向中国读者广泛展现欧洲主要国家在战后的社会变化实况,体现了其专业、精准的新闻敏感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也注重从事实出发引导读者透视事件背后的深刻意涵,在立足事实的基础上阐释外国经验和中国意义,体现了其以思想指引实践的新闻观。因“旅欧通讯”的传播对象主要是《益世报》的普通读者,周恩来在立论和思想表达方面,也注意了在度上的把握。这和他在日后主持《少年》和《赤光》时所表现的鲜明的党性原则和科学的舆论导向有很大区别。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和宣传家,周恩来的早期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是中国特色新闻事业的重要理论来源,其在如何适应读者需求、立足事实本身的前提下坚持政治立场、引导读者科学看待外部世界等方面,对今天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TJXC13-004)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乔云霞:《周恩来旅欧新闻活动的历史考察》,《采写编》,2008年第6期
②周恩来:《伦敦通信(续昨)》[N],《益世报》,1921年3月23日
③张允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④周恩来:《西欧通信》,《益世报》,1921年5月19日
⑤张宏 魏子杰:《新闻人应强化五种意识三种能力》,《青年记者》,2016年9月中
⑥恩来:《西欧通信(续)》,《益世报》,1921年7月14日
⑦恩来:《西欧通信(续)》,《益世报》,1921年7月29日
⑧恩来:《欧洲通信》,《益世报》,1922年3月29日
(作者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讲师)
文章来源:《青年记者》 网址: http://www.qnjzzz.cn/qikandaodu/2020/0814/409.html
上一篇:浅析地市报青年记者思想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国记者节的来历